首页  |   唁电唁函  |   纪念文章  |   生平图集  |   媒体报道  |   药物所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沉痛悼念胥彬先生
胥彬先生生平

  中国共产党党员、我国著名药理学家、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终身成就奖获得者、离休干部胥彬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23年1月20日3点58分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逝世,享年94岁。胥彬先生的逝世,是我国肿瘤药理学界和整个科技界的重大损失,是上海药物所的重大损失!

  胥彬先生1928年3月25日出生在江苏盐城,年仅16岁就在抗日烽火中参加新四军,进入军医学校边学习边战斗,1946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7月毕业于山东医学院医疗系并分配在济南山东省立医院,后转至山东医学院,1950年2月被派往上海医学院药理系进修,1951年8月成为新中国第一批公派留苏学生中唯一的药理学研究生,1955年8月获得苏联列宁格勒第一医学院科学副博士学位,并学成回国分配到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工作,先后担任或兼任副研究员、研究员、室主任、中国药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抗癌协会和中国肿瘤学会常务理事、抗肿瘤药物及化学治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及荣誉主任委员等职。

  在上海药物所工作的数十年中,胥彬先生先后从事过神经药理和肿瘤药理的研究,在这两个领域都取得了杰出成就。回国不久,他受赵承嘏老所长的委托,创建神经药理研究室,配合赵老先生的延胡索乙素化学研究工作,开展该药的药理作用研究。研究成果发表了10多篇学术论文,引起国内外同行的关注,被老一辈药理学家称为是中药研究的典范,获全国新产品二等奖。他还与合作者开展了中药乌头碱、石蒜等一系列的研究工作,找到了治疗小儿麻痹症药物加兰他敏,再获全国新产品二等奖。

  20世纪50年代,抗癌药研究在国外兴起,我国也开始了这方面的探索。刚回国不久的胥彬欣然领命,在上海药物所率先创建了肿瘤药理实验室。他克服了我国抗肿瘤药理研究草创时期的种种困难,建立了体外和体内的肿瘤试验模型,筛选了数千种试验物质,通过和化学家的合作,研究成功了抗肿瘤药物放线菌素K(更生霉素)。他积极参加全国性的抗肿瘤中草药筛选,担任了多项负责和领导工作,先后研究成功甲氧芳芥、抗癌锑、消瘤芥等一批新药。进入80年代以后,他又从细胞、分子和基因水平对羟基喜树碱、高三尖杉酯碱等抗肿瘤药物进行了比较系统的作用机制研究,为我国肿瘤化疗药物研究事业做出了具有开创和奠基意义的宝贵贡献。

  胥彬先生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00多篇,主编和参加编写的专著有20多本,发表的综述及其他文章有200多篇,著作甚丰,成绩卓著。他还是优秀的教育家,培养了20多名硕士和博士。

  1998年3月,胥彬先生光荣离休,但他“离而不休”担任上海药物所顾问,继续关心研究所以及肿瘤药理事业的发展。80岁前他还经常外出讲学,积极为临床和制药企业进行咨询服务,热心参加科学抗癌的科普活动;年逾90,他依然每天查看国内外新药信息,隔三差五,出现在上海药物所位于岳阳路的16号楼里。

  胥彬先生曾获众多荣誉和奖励,主要包括:1964年全国科技新产品二等奖、全国科技大会奖、1983年卫生部科技成果二等奖、1995年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二等奖、1996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997年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三等奖、中国抗癌协会突出贡献奖、中国药理学会突出贡献奖、上海药物所终身成就奖。

  胥彬先生既是一位成就卓著、享有盛誉的著名科学家,又是一位抗日战争时期就投身革命的老革命家、老干部。他始终热爱祖国、热爱党,热爱人民,为我国肿瘤药理学学科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从不居功自傲、自视特殊,很少向人提及他的光荣经历;他总是和蔼待人,平等交流,尊重同事和学生,令人感到亲切自然、如坐春风。他精彩的一生实现了他自己的座右铭:努力开拓,深入钻研,坚持不懈向科学高峰攀登。

  胥彬先生孜孜不倦的科学态度、不忘初心的科研信仰和宽厚大度的精神品格将永远留存于我们心中。

  胥彬先生千古!

 
版权所有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沪ICP备 05005386号-1 地址: 上海市浦东张江祖冲之路555号 邮编:201203 电话: 86-21-50806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