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丰硕

  创新机制体制,科技成果转化实现跨越式发展,成效显著形成良好范例
  2015-2022年6月 已有70项技成果实现转化。

据中国科技评估与成果管理研究会、国家科技评估中心、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联合编著并发布的《中国科技成果转化年度报告》,上海药物所连续几年在全国高校院所以转让、许可、作价投资3种方式转化科技成果合同金额排名中名列前茅, 其中2018年排名全国第二,2019年、2020年蝉联全国第一。

  知识产权产出保持良好态势,成为科技成果转化的“源头活水”

1985年4月1日——我国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正式实施的第一天,上海药物所递交了研究所第一份专利申请,并于1991年8月7日获得授权。1995年12月26日上海药物所提交了第一份PCT申请。研究所研发的1类新药盐酸安妥沙星,是1993年我国实施化合物专利保护以来,第一个由我国科学家创制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化学创新药。

2015-2018年5月 上海药物所以53件小分子专利进入科睿唯安《生命科学创新报告》统计的世界(药物)小分子首次授权专利数量TOP20榜单(第16位,唯一上榜的中国研发机构),仅次于加州大学,在全球大学和研究机构中排名第二。

  2020年  2020年11月,由上海科学技术研究政策所、上海技术交易所、科睿唯安、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技发展中心联合完成并发布的《2020长三角区域创新机构发展研究报告》,对江浙沪皖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创新产出——专利进行分析,并从发明数量、发明质量、影响力、协同创新、全球化等5个维度评估,上海药物研究所入选100强中的第一梯级;其全球化指标中,上海药物研究所位列第一,欧、美、日专利累计加总占比达到16.3%,远超入选100强的均值水平(高校0.9%,科研机构1.5%)。

  技术服务支撑引领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
  上海药物所自建成创新药物研发综合性技术大平台以来,充分发挥其技术优势,为我国新药创制提供各类新药评价和技术服务,覆盖新药临床前研发全链条。近年来,除药物安全性评价、药物代谢研究、药效评价、制剂研究、固体化学与药物质量控制研究、中药研究等经典方向外,技术服务能力还延伸拓展至人工智能、生物影像、MOST、冷冻电镜、放射性药物、生物药物等新兴前沿领域。

2015-2022年6月  累计承担技术服务项目2700余项;据不完全统计,为我国在此期间获批上市的16个1类新药提供了单元或一体化的评价与服务。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