撸起袖子正当时——记与陈浩研究员合作小事以示勉励

筛选党总支 谢治富 2019.11.30
  “撸起袖子加油干”是习近平总书记2017年新年贺辞的重要字眼,也是时代赋予人民增强民族自信、走向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上海药物所也有那么一群人正在不畏艰难、脚踏实地地为“研制出老百姓吃得起的新药、好药”这一时代使命不懈努力。其中,2019年新晋课题组组长、斯坦福大学博士后、85后年轻有为的陈浩研究员就是其中一位。
  陈浩研究员是我所分子影像平台的重要成员,主要从事分子影像技术在药物开发、靶标发现、药效评价、大分子药物药代动力学中的应用研究。他设计合成首个可修饰短波近红外染料CH1055,并已开发其生物医学应用。陈老师作为一位实实在在的青年才俊,低调、谦虚,开放、真诚,骨子里透露着“我的课题由我不由天”的自信。
  与陈老师相识是缘于去年我负责牵头举办的一场关于小动物成像系统的技术宣讲报告。陈老师一副学生模样,背着双肩包走进会议室。非常礼貌地询问报告内容,认真记录的同时,也会抛出很专业、也非常有见地的问题和观点;而后的讨论环节也因为他的抛砖引玉而异常热烈。直到讲座结束,我们才知道陈老师的来历,不禁令人佩服。从那以后,我常在食堂碰到他,一个人排队、打饭、入座吃饭,低调到他看起就像一名普通的研究生。我想要不是由于之前相识,我很难相信他会引起我的注意。
  与平日里的低调相比,陈老师在学术研究中展现出的却是另一番自信与严谨。由于课题的原因我与陈老师的接触越来越多,我也有幸受邀参观过陈老师的实验室。期间,待我还没来得为看到的LED显示屏、显微镜、超声系统等设备惊叹时,陈老师已经脱口而出:“这些东西都是我自己搭建的”。言语中的自豪,让我不禁问:“难道斯坦福大学出来的科学家都是这么胆大、心细,动手能力都这么强吗?”。陈老师笑了笑,自信地说:“只要实验需要,我们还可以搭建更高级的设备”。
  与陈老师交谈中,除了自信,我还读到了陈老师的开放和协作。陈老师从来不避讳自己对什么感兴趣,自己在研究什么。为了更充分讨论课题,他会带着自己实验室的所有成员骑着“摩拜”来我们实验室并开展充分讨论和交流。每每谈到一些关键问题,他总说:“哇,太好了,我们就想解决这个问题”,并很快落实自己地想法或给出非常有建设性地意见和建议。从他的果断和老练中,我们很难想象其实他刚出道不久。
  谦卑、自信、开放与协作,我想这是陈浩老师之所以能够在众多年轻人中脱颖而出以及让陈老师脚踏实地为“中国创新药物发现”贡献自己满腔热血的重要因素。当然,敢为先的陈浩老师只是药物所新生代科学家的一个缩影,以其为代表的年轻科学家正在用他们的青春和热血诠释的又一种药物所精神。
  撸起袖子正当时,不负最美年华,我想这是药物所赋予每一个人的自信与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