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18日,研究生党支部组织全体一年级硕士研究生参观了位于上海兴业路76号的中共一大会址。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这里举行,从此革命的星星之火映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之路。这幢看似平常的两层石库门楼房,将开天辟地的伟大历史恒久凝固。
二楼展览大厅的入口处悬挂着一幅董必武的题词:“作始也简,将毕也巨。”这句富有哲理的题词正是中国共产党的真实写照。在讲解员温柔而富有诗意的声音中,同学们首先参观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背景”。通过太平天国干王洪仁玕的《资政新篇》,邓世昌生前使用过的发晶书章,鉴湖女侠秋瑾亲笔手书的光复军军制稿,辛亥革命时浙江军政府布告等等一系列展品,说明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展览的第二部分展示了“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成立及其活动”。通过对李大钊在建党时期用过的英文打字机,1920年9月出版的陈望道翻译的马克思、恩格斯著作《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出版的第一本面向工人大众的通俗刊物--《劳动界》和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团员汪寿华1924年在海参威拍摄的有他亲笔题词的原始照片等珍贵革命文物的展示,使大家了解了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成立及其活动的具体情况,从而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工人阶级运动结合的产物。
最后大家怀着敬仰的心情来到了中共一大召开的“现场”——以一大会议室原状复制的蜡像室。其生动再现了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召开时的场景:毛泽东慷慨激昂,董必武用心聆听,李达会心微笑,伟大的时刻在这里定格。从此,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了,它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中国革命前进的道路。
重温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历史,同学们从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起点上清晰地看到,中国共产党肩负起改造旧中国的重任,这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这是人民的选择。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参观结束后,大家纷纷表示:要继承和发扬革命先烈的光荣传统,奋发学习,刻苦钻研,为祖国科技事业向世界一流水平的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