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讲

作者:中科院受体结构与功能重点实验室;刘璐、李川发表日期: 2018-05-08

  2018年4月10日下午,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药学前沿承嘏讲坛”第十二讲在承嘏厅举行。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汪道文教授应邀作了题为“临床问题驱动的心血管基础研究”的专题报告。上海药物所所长蒋华良院士主持报告会,药物所百余位科研人员和研究生参加了本次报告。

  汪道文教授在报告中首先介绍了内源性心血管保护机制方面的研究工作:通过研究花生四烯酸P450代谢途径中的CYP表氧化酶-EETs系统的相关生物学机制,揭示了其对血管和心肌的保护作用,可显著抗心肌纤维化、心肌肥厚和心衰,抗高血压和肺动脉高压,此外还可以显著改善糖尿病和胰岛素抵抗、促进肿瘤增值和转移,预期其抑制剂可用于心血管疾病和肿瘤的治疗;研究和揭示了组织型激肽释放酶(TK)降低血压和胰岛素抵抗、靶器官保护的作用机制,通过对不同类型脑卒中长期大样本临床随访研究揭示了低剂量TK与中风及再发的关系。

  接着,他介绍了在临床遗传学方面的研究及应用。在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上,90年代后期 受体阻滞剂的应用使五年死亡率降低30-50%,但目前这类药物对中国人是否有效缺乏科学依据。基于此,汪教授团队及其合作者开展了“ 肾上腺素能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心衰预后及 受体阻滞剂疗效的关联性研究”,通过5年时间对2615个患者进行入组、基因分型和临床随访,结果发现 受体阻滞剂治疗对 2肾上腺素能受体(ADRB2)第16位AG/GG型患者有效,对LVEF降低(HFrEF)和LVEF保留(HFpEF)的中国人群也均有效,最终发现 受体阻滞剂在中国人群中由于基因多态性而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这些结论将有效指导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个体化治疗。

  最后,他介绍了在糖尿病心肌病发病机制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我国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为11.6%,80%的糖尿病患者最终死于心血管并发症。汪教授团队研究了miR-320a与代谢调控的关系,证明了高表达miR-320a可致糖尿病,心肌特异性miR-320高表达会促进代谢异常导致的心功能损伤,进行TUD治疗可缓解糖尿病心功能损伤。

  提及近期多则关于“感冒引发的暴发性心肌炎致患者急性死亡”的新闻报道,汪教授就成人暴发性心肌炎的诊断和救治向大家进行了详细讲解。暴发性心肌炎是心肌炎的一种特殊类型,主要特点是病情进展极其迅速,患者很快出现循环衰竭,早期死亡率极高。但患者一旦度过急性危险期,长期预后则非常好,因此,早期积极救治对暴发性心肌炎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汪教授团队起草了首个《成人暴发性心肌炎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提出了“以生命支持为依托的综合救治方案”,即在进行严密的生命体征监护的基础上,及时采取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和呼吸机辅助通气(ECMO)进行生命支持,减少心脏负荷,增加心脑等重要脏器供血。同时进行抗病毒治疗、给予大剂量皮质激素抑制免疫反应、免疫球蛋白(IVIG)中和病毒和Fc受体,改善左心室功能、减少心律失常和死亡;血液净化(CRRT)清除毒性细胞因子,调节容量和电解质。该方案在临床运用中取得了非常好的救治效果,使暴发性重症心肌炎患者得到了规范化、标准化的治疗,死亡率下降至5%。

  作为一名临床医生,汪教授鼓励大家多做创造性工作,特别针对疑难的、复杂的、机制不明的疾病,只有把疾病诊断清楚,才能对症治疗,真正做到对患者负责。会后,汪教授就心血管临床研究和药物开发的相关问题和与会人员进行了热烈的探讨。蒋华良所长代表药物所向汪教授赠送了讲坛纪念证书。

蒋华良所长主持报告会

汪道文教授作主题报告

报告会现场

(供稿部门:中科院受体结构与功能重点实验室;供稿人:刘璐、李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