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讲

作者:刘璐、李川发表日期: 2019-04-19

  2019年2月27日下午,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药学前沿承嘏讲坛”第十九讲在承嘏厅举行。上海中医药大学王峥涛教授应邀作了题为“浅谈中药学基础与应用研究及学科发展战略”的专题报告。上海药物所党委副书记叶阳主持报告会,药物所百余位科研人员和研究生参加了本次报告。

  王峥涛教授首先详细梳理了NSFC资助体系中中药学学科的学科设置与研究方向,分析了新时期NSFC科学基金资助导向的变化,对“十四五”期间中药学发展的战略规划做了深入思考。相较于“十三五”,新时期NSFC重点解决掐脖子的瓶颈问题,资助导向应以临床应用为前提,以学术思想创新为第一要素,注意引进医学科学前沿领域以及其他现代科学的理论、方法与技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以临床实践为基础,从整体、系统、器官、细胞、分子和基因水平进行多层次的深入研究;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研究药物对人体的整体作用和调节;将系统生物学、网络药理学、循证医学和转化医学等新兴学科的原理及思路应用于中医药基础研究,推动中医药学科发展。接着,他剖析了中药学学科基础与应用研究现状、中药学传统理论体系及其局限性,中药存在来源复杂、成分复杂和应用方式独特等问题,由此引申出现代经济社会对中药学学科发展的需求,即“十四五”期间优先发展的五大领域:基于生物技术的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中药生物效应物质基础与作用机理研究、符合中医药特点的中药品质与功能评价、基于药物相互作用的复方配伍机理研究、源于中药与民族药的创新药物基础研究。目前,中药资源短缺、品质下降、药效物质不明确、质量标准体系不健全、不科学,难以保障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已成为严重制约中药发展的瓶颈。因此,阐明中药的效应物质和作用机理,对于中药的质量控制和新药研发都具有重要意义,是中药现代化的基础。

  王峥涛以三七、菊三七、胆宁片三味经典中药为例,详细介绍了如何进行中药活性成分分析与质量标准制定,以及中药中有毒成分的安全性评价研究。古代对三七有“一切瘀血皆破、一切新血皆止”的描述,然而三七如何具有止血、活血双向调控作用,以及三七皂苷如何在体内代谢发挥作用一直不得而知。研究人员通过分离、鉴定、制备三七皂苷体内代谢产物,研究其体内代谢、药代动力学和生物转化,揭示了三七止血/活血双向调节作用的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理;鉴于三七素具有明显的止血活性,而在现行三七质量标准中未予体现,研究人员建立了三七药材及两种含三七制剂中三七素的HPLC法含量测定方法,并以三七素为指标成分修订了三七药材及制剂的质量标准。《本草纲目》记载菊三七的功能和主治与三七类似,但临床使用中发现菊三七会引起肝窦阻塞综合征(HSOS)。通过基于胆汁酸代谢PAs毒性评价,对菊三七和千里光中含有的有毒生物碱进行研究,证明其会导致不可逆的肝损伤,通过LC-MS分析千里光中阿多尼弗林碱(ADO)的含量限度不得多于0.004%,由此制定出千里光药材安全标准并被《中国药典》采纳,这也是LC-MS分析首次载入中国药典。胆宁片是国家中药保护品种,在对胆宁片二次开发的研究中,对胆宁片的药效物质基础与作用机理进行进一步研究,阐明姜黄素、大黄素通过抑制SREBP调控胆固醇代谢等作用机制;以复方为载体,探索多基原药材品质与功能评价新模式,经过保肝、利胆药效和安全性评价,筛选出药用大黄和黄丝郁金为最优原料药材,为多基原药材的品质评价提供了新的思路;并提出根据功效(适应症)度身定制质控标准,全面提升了胆宁片的科学内涵及标准水平,为保证临床用药安全可控奠定了科学基础和技术依据,为胆宁片“原汁原味”在加拿大成功注册做出贡献。

  王峥涛现任上海中医药大学首席教授、中药研究所所长,1998年获中药学、生药学学科首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主要从事中药活性成分与质量标准、有毒中药安全性评价研究。研究制定的60余项中药标准为《中国药典》采纳。研究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3项,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

  本期讲坛由上海药物所主办、新药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中科院受体结构与功能重点实验室联合承办。

上海中医药大学王峥涛作主题报告

报告会现场

药物所党委副书记叶阳向王峥涛颁发讲坛证书

  (供稿部门:中科院受体结构与功能重点实验室、科研与新药推进处;供稿人:刘璐、李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