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讲

作者:发表日期: 2021-10-20
  2021年10月12日,上海药物所“药学前沿承嘏讲坛”第三十九讲在承嘏厅举行。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陈学思院士应邀作了题为“医用高分子材料及其应用”的专题报告。药物所学术所长耿美玉研究员主持报告会,200多位科研人员和研究生参会。
  报告中,陈学思首先介绍了其团队研发的聚乳酸可吸收医用高分子材料的产业化制备技术,在可吸收骨折固定器件、可吸收接骨螺钉、接骨板、可吸收界面螺钉、可吸收带线锚钉、可吸收人工骨、聚乳酸面部填充剂等医疗器械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接着,他重点介绍了生物高分子纳米材料在抗肿瘤药物及免疫治疗方面的应用探索。通过高分子纳米材料作为抗肿瘤药物的输送系统,可以保护药物免于降解,改变体内分布,调节释药速度,增加生物屏障的透过性,显著降低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目前多个高分子纳米载体抗肿瘤药物正在临床研究阶段。例如,其研究团队系统研究了载体结构与长循环以及肿瘤富集能力的关系,开发了聚谷氨酸接枝聚乙二醇顺铂胶束,克服了长循环需高分子量PEG修饰带来的代谢风险,血浆半衰期是NC-6004的2.4倍,且初步获得了良好的安全性评价和药效学评价,完成了制剂工艺放大,目前正在开展系统性临床前研究;日本Nanocarrier公司开发的聚乙二醇嵌段聚谷氨酸形成的高分子化顺铂胶束制剂NC-6004目前正在临床III期。
  针对血管阻断剂(VDA)治疗实体肿瘤的机制问题,陈学思提出了血管阻断剂和纳米药物“边缘与中心”协同治疗策略。由于脂质体纳米粒子渗透性差,通常聚集在肿瘤血管周围和肿瘤组织的表面,难以进入肿瘤组织内部。研究人员针对肿瘤组织渗透问题,提出“利用纳米药物杀死肿瘤边缘细胞,利用血管阻断剂杀死肿瘤中心区细胞”的解法,开发出高分子纳米血管阻断剂PLG-CA4(康普瑞汀的高分子前药),可以聚积于肿瘤血管周围,在靶点附近持续释放CA4,从而提高了CA4药物的作用效果,在等剂量下远好于小分子血管阻断剂的疗效,并且可与多种抗癌药联用,表现出显著的协同治疗肿瘤效果。
  最后,陈学思介绍了生物高分子材料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应用前景。当前肿瘤免疫治疗存在响应率低、疗效有限、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等问题,而基于生物高分子材料的免疫治疗能够发挥递送优势,实现免疫药物的按需释放。其研究团队在动物模型上开展了高分子免疫植入件用于肿瘤的术后免疫治疗,以及免疫植入件用于腹膜转移瘤治疗的疗效和机制研究,利用材料调控免疫,发展免疫治疗新范式。可以预见,在肿瘤免疫治疗的下一个十年,生物材料将发挥重要作用。
  会后,研究人员围绕医用高分子材料的相关问题与陈学思进行了深入探讨。耿美玉研究员为其颁发了讲坛纪念证书。
  陈学思,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务院政府特殊,入选国家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国际生物材料与工程联合会会士。发表SCI论文800余篇,他引3.5万余次,h指数为97。授权专利280余项。
  本期讲坛由上海药物所主办,新药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中科院受体结构与功能重点实验室联合承办。
药物所学术所长耿美玉研究员主持报告会

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陈学思院士作主题报告
耿美玉为陈学思颁发讲坛纪念证书
(供稿部门:中科院受体结构与功能重点实验室;供稿人:刘璐、李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