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药物所多名学子荣获中国科学院奖学金

作者:发表日期: 2023-09-14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学公布了2023年度中国科学院院长奖学金、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中国科学院地奥奖学金等多项冠名奖学金的评审结果。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9名博士研究生获奖。其中,王悦和郑伟获院长特别奖;龙益如、张旭、郑成宇获院长优秀奖;段佳获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周丽萍获地奥奖学金一等奖;曾悦、何欣恒获地奥奖学金二等奖。
  王悦,药理学专业,导师为徐华强研究员。其研究首次揭示了芬太尼和吗啡识别并激活 型阿片受体的分子作用机制及其介导阻遏蛋白信号的关键结构基础;系统地阐述了阿片受体家族与内源性阿片肽的选择性分子识别机制,为深入理解阿片受体的信号传导机制和靶向阿片受体的相关疾病的合理药物设计提供了直观的结构和功能信息,相关工作以第一作者(或共一)身份于2022年和2023年在国际顶刊《Cell》上发表论文两篇。
  郑伟,药物化学专业,导师为沈敬山研究员。主要围绕冠状病毒、疱疹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布尼亚病毒等开展核苷类或寡核苷酸类创新药物的研发。以第一作者(或共一)身份在国际知名期刊《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上发表论文研究性论文两篇、综述一篇、参与申请专利一项。
  龙益如,药理学专业,导师为宫丽崑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免疫原性与免疫治疗,一方面研究蛋白和多肽类药物的免疫原性预测,一方面致力于开发提高宿主免疫的新型候选药物,包括偶联TLR7激动剂的自佐剂新冠多肽疫苗、PD-L1/TLR7双靶向纳米抗体偶联药物等。以第一作者(或共一)身份在本领域国际知名学术期刊《Cell Discovery》、《Journal for Immunotherapy of Cancer》等期刊上发表相关研究成果。
  张旭,药理学专业,导师为蒙凌华研究员。开展自主研发PI3K 选择性抑制剂CYH33抗食管鳞癌治疗策略的相关研究,重点聚焦于CYH33治疗食管鳞癌疗效预测标志物的确证和耐药机制的探索,相关研究成果以共同第一作者身份发表于《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B》等国际知名期刊上,为CYH33的临床开发和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郑成宇,药物化学专业,导师为岳建民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天然药物化学,主要研究工作是通过发展仿生合成策略和新化学反应实现结构新颖的天然产物的高效合成以及药物分子的羟基化修饰,相关研究成果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并申请专利。
  段佳,药理学专业,导师为徐华强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结构药理学研究,先后解析了与多种代谢性疾病如不孕不育、甲状腺疾病等密切相关的糖蛋白激素及其受体的近原子分辨率结构,她还开发了一种用于稳定GPCR与G蛋白复合物结合的新方法,并发现了决定GPCR对Gq蛋白选择性的关键决定因素。以第一作者和共同通讯作者身份在《Nature》(2篇)、《Nature Communications》等国际知名期刊上发表论文7篇。
  周丽萍,药物设计学专业,导师为朱维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机器学习、量化计算、分子动力学模拟在药物设计领域的应用,利用多种计算化学方法研究分子间相互作用及其对亲和力的影响,为药物优化改造提供指导。以第一作者(或共一)身份在《Journal of Chemical Information and Modeling》等期刊上发表多篇相关研究成果。
  曾悦,药物化学专业,导师为黄蔚研究员。研究方向为蛋白质的化学定点修饰及定点抗体偶联药物(antibody-drug conjugate,ADC)的开发,专注于一步法定点ADC制备方法的研究,首次实现了纯化学的一步无痕制备定点ADC,为ADC药物的开发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在国际化学领域顶级学术期刊《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上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相关研究成果。
  何欣恒,药理学专业,导师为徐华强研究员。研究方向为计算生物学和结构生物学,专注于G蛋白偶联受体激活机制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药物设计的探索,为G蛋白偶联受体靶向新药研发提供可能的解决方案,也进行计算生物学方法学的优化和提升。在国际顶级综合性学术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等期刊上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相关研究成果。
  在新时期,上海药物所研究生教育深入推进科教融合,以高水平科研创新带动高质量人才培养,科研新星不断涌现,为推动我国生物医药高质量快速发展提供重要的人才储备。
(供稿部门:研究生教育处;供稿人:李思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