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国科学院 联系我们  
 
站内检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科研动态
分析室核磁共振技术平台建设取得显著进展
发表日期: 2012-07-11
打印 关闭 浏览次数:

创新药物研发任务的成功完成需要多个学科和技术分支的协同努力,小分子化合物的结构表征及鉴定是其中非常重要、不可或缺的一环,而核磁共振(NMR)测试系统在分子结构表征中起关键和不可替代的技术支撑作用。一直以来,药物所配置的核磁共振谱仪的档次和数量均不足,造成了样品长期积压,一些微量样品因受仪器灵敏度的限制而无法完成数据采集和结构测定。“十一五”以来,药物所大大增加了对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投入,核磁共振技术平台的软硬件配置获得了显著改善,科技支撑能力大为增强。

一、针对药物所小分子结构研究需求,初步突破微量小分子化合物结构表征的瓶颈,显著提升了科研效率。

在过去的几年间,药物所共引进核磁共振谱仪三台(二台500兆谱仪和一台400兆谱仪),尤其是新引进的一台500兆核磁共振谱仪配备了高灵敏度超低温探头,它对1H和13C的检测灵敏度分别是常温探头的4倍和10倍,从而使微量小分子化合物的结构表征得以实现。目前药物所核磁共振技术服务平台已可顺利完成1毫克量级别小分子化合物的结构鉴定,这一进步显著缩短了测试周期,同时也改善了药物所核磁共振测试样品的积压状况,加快了测试进程。

二、提高科研效率,完善核磁共振开放实验室的建设。

分析室核磁共振课题组努力扩大核磁共振谱仪的开放力度,新增开放操作核磁共振谱仪一台(Bruker Avance III 400),显著缓解了开放操作谱仪Varian Mercury-plus 300的工作压力。目前分析室开放的300兆谱仪一直处于满负荷运行状态,而400兆谱仪开放时间的使用效率约为25% - 35%,鉴于这一情况,特此呼吁各课题组将目前主要由技术支撑人员完成数据采集的大量普通氢谱测试样品集中到开放实验室的400兆谱仪上测试,这样不仅能提高400兆开放谱仪的使用效率,同时也能大大节省测试成本。

在完善核磁共振开放实验室硬件设施的同时,配套的软件配置也已完成:完善了开放预约软件;建立了核磁共振数据网络传输分发平台;引进Mnova核磁图谱处理软件,实现核磁共振数据的个体化处理,提高数据处理和分析效率。

核磁共振开放实验室的进一步完善提升了科研效率,降低了科研成本,并为今后测试项目的扩大开放创造了条件。

                                   (供稿部门:药物所分析室)

评 论
  版权所有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沪ICP备05005386号-1
地址: 上海市浦东张江祖冲之路555号 邮编:201203 电话: 86-21-50806600

沪公网安备 310115020083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