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承嘏 院士 (1885-1966)药物化学家
赵承嘏 Tsan Quo Chou(1885.12.11-1966.08.06)药物化学家。1885年12月11日出生于江苏省江阴县,1966年8月6日逝世于上海。1910年获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理学学士学位;1911年获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理学硕士学位;1914年获瑞士日内瓦大学博士学位。1935当选为中央研究院评议员;1955年当选为首批中国科学院数理化学部学部委员。中国植物化学和现代药物研究的开拓者,原国立北平研究院药物研究所创始人,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首任所长。
赵承嘏运用近代化学方法对古老的中草药进行系统研究,独创碱磨苯浸法分离提取中药成分,在生物碱的分离结晶方面有独到之处。他建立整理了祖国医药学的一套科学方法,系统研究了雷公藤、细辛、三七、贝母、常山、防己、延胡索、钩吻、麻黄等30多种中草药的化学成分,提供药理工作者进行药理研究,并选择其中有价值的推荐临床试验。其分离所得的延胡索乙素被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在临床上作为镇痛、镇静剂使用。分离所得的丙种常山碱,具有高出奎宁148倍的抗疟活性,并发现了常山碱的抗癌作用。分离所得的钩吻素乙,可作为生理试验试剂等。而从三七中分得三七皂甙元结晶,并证明和人参二醇为同一化合物,则比日本学者从人参中分得人参二醇早了20年。解决了青霉素钾盐结晶的关键方法,使国产青霉素得以顺利投产。指导设计试验了一套局部麻醉药普鲁卡因的合成工艺。代表作有《中国延胡索之研究》、《美国钩吻之有机碱质》、《中国贝母之有机碱质》、《常山中之抗疟质素常山碱》等。1982年7月,“中草药活性成份的研究——十二种新有效成份的发现”(第一完成人)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简历】
1885.12.11 出生于江苏省江阴县。
1910 毕业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化学系,获理学士学位。
1911 毕业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获理科硕士学位。
1912 毕于瑞士苏黎世工业学院学习。
1914 毕业于瑞士日内瓦大学,获博士学位。
1914 – 1916 任日内瓦大学助教。
1916 – 1922 任法国罗克药厂研究部研究员、研究部主任。
1923 – 1925 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后改名为国立东南大学)数理化学部教授。
1925 – 1932 任北平协和医学院药物化学教授兼药理系代主任。
1932 – 1949 任北平研究院药物研究所研究员兼所长。
1935 任中央研究院评议员。
1949 – 1966 任中国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研究员兼所长。
1955 当选首批中国科学院数理化学部学部委员。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届、第二届和第三届代表。
1966.08.06 逝世于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