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药物所公共技术中心简介

所公共技术中心成立旨在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大型共用仪器设备及公用实验室的管理,实现大型仪器设备资源共享和整合,保障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转和合理高效使用,培养和锻炼一支具有高素质高技术的专业团队,更好地服务和支撑研究所科研工作。中心目前管理的仪器设备有90余台,原值超过3亿,可提供有机小分子化合物的核磁、质谱检测与结构解析、固体化学研究、药物质量控制研究、生物大分子的核磁结构解析和质谱检测及定量、生物大分子分析检测等技术服务。可提供激光共聚焦扫描,小动物活体核素断层扫描仪,小动物活体核磁扫描仪,小动物活体荧光成像等服务。可提供生物大分子、脂质体和组织切片等样品的筛选和数据收集等服务。可进行亚细胞分辨率全器官尺度组织形态学、病理学、药物分布、药效学评价相关的影像学研究。

技术服务部
核磁技术服务部简介

上海药物研究所是我国创新药物研发体系建设的主要承担单位之一。创新药物研发任务的成功完成需要多个学科和技术分支的协同努力,生物大分子(靶标蛋白质)和小分子化合物(天然产物、有机小分子和代谢产物等)的结构表征及鉴定是其中非常重要、不可或缺的环节,核磁共振(NMR)测试系统在分子结构表征中起关键、不可替代的技术支撑作用。在过去的几十年间,上海药物研究所核磁共振课题组为我所的创新药物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参与完成了对抗癌药美登素、抗心血管药丹参、抗早孕药芫花、抗肿瘤药喜树碱和抗流感药达菲等药物的结构表征和对数千个新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了解更多 >>
质谱技术服务部简介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分析室质谱组成立于1976年,实验室位于祖冲之路园区3号楼1楼。质谱技术服务部历来遵循“服务为主,研究促进服务”的宗旨,为各项科研工作的开展,尤其是天然产物的结构鉴定、合成化合物的结构验证、代谢产物的结构推断、组合化学大规模样品高通量测定提供了大量的可靠的质谱数据。近年来我们又开展了蛋白质组学研究,并建立了用于药物作用机制研究的蛋白质组学研究平台,为创新药物研究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

了解更多 >>
冷冻电镜服务部简介

冷冻电镜技术近年来已发展成为研究生物大分子高分辨率结构的主要技术,在生物学、医学和新药研发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了顺应这一科学发展的大趋势、助力创新药物研究开发,上海药物所购置了世界上最先进的冷冻电镜设备并于2018年1月成立了冷冻电镜研究中心(筹),2018年8月正式建成启用。   冷冻电镜研究中心主任为余学奎研究员。余学奎研究员,2017年6月从UCLA全职回国加入上海药物所,筹建冷冻电镜研究中心。主要研究方向为病毒、膜蛋白和其它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

了解更多 >>
质控技术服务部简介

在十一五重大专项支持下,于2012年4月成立了药物质量控制与固体化学研究中心(简称质控中心),主要运用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的方法和技术,主要从事药物的理化特性研究,配方前成药性评价、杂质分布研究,固态化学筛选与表征研究,含量测定,稳定性评价和质量标准制订等内容,涉及了分析方法的开发与验证,为药物设计与生产工艺、药剂开发、药理评价、安全性评价与药代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质量保证。目前本中心包含了陈东英研究组和梅雪峰研究组,分别介绍如下:   陈东英研究组。陈东英研究员,1996年12月厦门大学化学系博士毕业,于1999年9月来所工作,2000年7月起任质控组组长。带领研究团队建立了符合国际规范的药物分析技术平台,获得实验室认可证书;开展了10多个创新药物的质量标准研究和7个仿制药物的质量研究工作,并顺利通过药监局的技术核查与审评。

了解更多 >>
分子影像技术服务部简介

 分子影像技术服务部于2016年7月成立,隶属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所级公共技术中心,面向所内外开放,重点服务于创新药物研究。平台主要由小动物分子影像平台、显微镜平台、分子细胞生物学平台等部分组成。其中,小动物分子影像平台配有PET/CT、小动物活体荧光/化学发光成像系统;显微镜平台有TIRF、超高分辨率、双光子等多种功能显微镜;分子细胞生物学平台有RT-PCR,PE Envision和超速离心机。   本平台为用户提供充分的技术支持,共享在线仪器使用,并定期安排仪器使用培训。依据研究所相关管理制度,本平台积极参与中科院生命科学区域中心大型仪器共享网、上海市大型仪器共享网等资源共享计划,最大程度地提高公用设备的使用率和共享率。

了解更多 >>
MOST及图像融合分析技术平台简介

平台现有MOST/fMOST系统3台,200TB/年的全器官亚微米分辨率图像采集与数据处理能力,全年可完成约200个样本跨尺度病理学、药物分布、药效学评价相关的影像学研究。 小鼠全脑完整数据集获取与分析——实现高精度小鼠全脑血管图谱的构建与分析;针对AD小鼠的脑血管损伤进行模式分析及量化表征;首次实现非荧光标记的全脑内Aβ及血管、神经元胞体、树突、神经纤维束的同步可视化。

了解更多 >>
实验动物室简介

实验动物是创新药物研究的重要支撑条件。实验动物室作为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新药临床前实验研究的技术支撑平台,为科研人员的新药研发提供动物实验条件保障和相关的技术支撑服务。 目前,实验动物室有四处实验动物设施,分别是祖冲之路园区4号楼(3000m2),海科路园区3号楼(7500m2)和4号楼一、二层(3500m2),金科路园区(700m2),总面积为14700m2。实验动物饲养管理和使用程序整体通过了国际AAALAC认证,取得了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颁发的实验动物生产许可证SCXK(沪)2020-0005(许可范围:SPF级小鼠、大鼠,普通级猴)、实验动物使用许可证SYXK(沪)2020-0042(许可范围:SPF级小鼠、大鼠、地鼠,普通级豚鼠、兔、犬、猴),并获得了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沪发[2010]驯繁(3)号)。实验动物室配有实验动物微生物检测实验室、胚胎冷冻和移植实验室、转基因动物显微操作实验室,研究所有组织机构完善的实验动物管理和使用委员会(IACUC),指导和监督实验动物的管理与使用,同时成立了实验动物从业人员职业健康委员会、兽医小组、紧急状况处置小组等,制订了相应的IACUC政策、指导原则和标准操作规程(SOP)。

了解更多 >>
科学数据中心(筹)简介

了解更多 >>
  • 核磁技术服务部
  • 质谱技术服务部
  • 冷冻电镜服务部
  • 质控技术服务部
  • 影像技术服务部
  • MOST及图像融合分析技术服务部
  • 实验动物室
  • 科学数据中心(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