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所成功开发表征蛋白质-配体复合物作用模式的新软件NAP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功能开发项目“基于核磁共振技术与分子对接技术的复合物结构表征方法的软件开发”顺利通过技术验收,成功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平台——NAP(NMR aided Pharma)。该软件平台面向结构药理学、化学生物学和新药研发领域,能够高效、精准地表征蛋白质-配体复合物的结合模式,显著提升核磁共振(NMR)技术在复杂体系研究中的应用效能。

蛋白质-配体相互作用是细胞信号传导、代谢调控和药物作用的核心环节,如何快速、准确地解析其结合模式一直是结构生物学和药物研发的关键挑战。NAP软件首次将化学位移扰动(CSP)分析与顺磁弛豫增强(PRE)实验数据整合,并结合分子对接算法,构建了全新的自动化分析流程,可在20–30天内完成蛋白质-配体结合模式的解析,大幅缩短研究周期,效率提升显著。

NAP软件的开发不仅降低了蛋白质-配体作用模式研究对高质量晶体的依赖,还为弱相互作用和瞬态复合物的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将为理性药物设计、先导化合物优化以及AI驱动的药物研发提供新的助力。

NAP软件由上海药物所所级公共技术中心核磁技术服务部张乃霞团队与药物发现与设计中心朱维良团队合作完成,已获国家软件著作权(登记号:2025SR1167620)。在应用验证中,NAP已成功解析包括USP7-Sertraline、Aha1-Benzbromarone、Aha1-ANS等在内的多个重要蛋白质-配体复合物的结合模式,相关成果发表于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Communications Biology国际学术期刊。

目前,NAP软件已面向科研单位及高校开放下载与应用,下载链接为:https://www.d3pharma.com/NAP/。欢迎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使用并提出宝贵意见,共同推动结构生物学与新药研发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