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耿美玉研究员课题组诚聘博士后
PI简介
耿美玉研究员,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糖类药物研发中心主任,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973计划首席科学家、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负责人。兼任中国抗癌协会抗癌药物专业委员会和中国药理学会肿瘤药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上海市女科技工作者协会理事长等。
长期致力于创新药物研发及药物机制研究。领衔研制的国际首个寡糖类抗阿尔茨海默病新药GV-971,于2019年11月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用于治疗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病。作为主要发明者研发的10余个抗肿瘤候选新药正在进行临床研究,其中高选择性c-Met抑制剂谷美替尼于2023年3月被NMPA附条件批准用于治疗METex14跳变非小细胞肺癌,填补该适应症国内一线治疗的空白,2024年6月在日本获批上市;EGFR三代抑制剂利厄替尼于2025年1月被NMPA批准上市;ALK二代抑制剂SAF-189s已递交上市申请;4个同步在美、日、澳开展临床研究。迄今,在Cell、Cancer Cell等杂志发表通讯作者论文170 余篇,获国内外授权专利120余项。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中国工程院光华工程科技奖、吴阶平·保罗杨森医学药学奖,入选首届上海杰出人才、上海市科技精英等。
招聘岗位
博士后2名
研究方向1. 肠道菌群相关研究
专业背景要求:
核心领域:微生物学、免疫学、代谢组学或微生态学博士学位
优先方向:
肠道菌群与宿主互作机制(免疫调节、代谢调控或肠-脑轴)、宏基因组/宏转录组生物信息学分析经验、无菌动物(GF mice)或菌群定植实验操作等
实验技能需求:
关键技能:厌氧微生物培养与菌株分离鉴定、无菌动物操作或复杂菌群培养体系建立经验、多组学样本处理(16S rRNA测序、代谢组SCFA检测)、宿主免疫分析(流式细胞术、细胞因子检测、肠道类器官)、菌群移植(FMT)及体内功能验证实验等。有菌群-疾病关联研究(如炎症、神经疾病、代谢病)者优先。
研究方向2. 基于多组学数据的生物信息学深度分析
专业背景要求:
核心领域:生物信息学、计算生物学、统计学博士学位
优先方向:
多组学整合分析(基因组+转录组+表观组+蛋白组)、机器学习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如深度学习、图神经网络)、群体遗传学或单细胞多组学数据分析经验
技能需求:
编程与工具:
精通Python/R,熟练掌握Linux/HPC环境
深度学习框架(PyTorch/TensorFlow)
组学工具:WGS/WES分析(GATK)、单细胞分析(Seurat, Scanpy)、表观分析(ChIP-seq/ATAC-seq)
数据分析能力:
网络药理学、通路富集(GO/KEGG)
多组学数据整合方法(MOFA, iCluster等)
工作经验要求:
主导过至少1个多组学项目分析(如肿瘤或复杂疾病队列)
有开发新算法或数据库构建经验者优先(需提供GitHub链接)
熟悉临床数据库(TCGA, UK Biobank)及公共工具(GTEx, ENCODE)
任职条件
1. 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思想品德端正,有科学研究使命感,恪守学术道德;
2. 获得博士学位不超过3年;应届博士毕业生申请进站时需已满足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的基本要求;
3. 英文听、说、读、写熟练,在相关专业研究领域以第一作者至少发表1篇高水平SCI论文;
4.有扎实的专业基础,良好的科研素养、科研潜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工作勤奋主动,严谨负责,有创新意识,能独立开展相关研究。
岗位职责
1. 独立设计课题,独立开展科研工作,解决关键科学问题的能力,积极争取国家级及省部级课题;
2. 协助完成课题组项目申报相关工作;
3. 带教研究生。
岗位待遇
1. 待遇优厚,具体面议。入选国家博新计划、上海市超级博士后及各种博士后激励计划均有专项个人补贴;
2. 课题组提供良好的科研环境和个人发展空间。
联系方式
申请材料包括完整的个人简历和1页的申请信(包括研究兴趣、拟入职时间等信息),并将相关证明材料PDF发送至邮箱。
邮件主题请注明:“耿美玉课题组+博士后岗位+本人姓名”,申请人需提供2名推荐人详细联系信息。通过初审的申请者,我们将尽快安排面试。
联系我们
联系人:刘老师,hchliu@simm.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