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药物所研究生荣获中国科学院和中国科学院大学各类奖项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学公布了2024年度中国科学院院长奖、中国科学院地奥奖、中国科学院大学优秀学生的评审结果。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何倩、吴乐云和许倬嘉荣获“中国科学院院长优秀奖”;游宠昭荣获“地奥奖学金一等奖”;吴雅莉、于常跃荣获“地奥奖学金二等奖”。另有7名学生荣获“中国科学院大学三好学生标兵”称号,10名学生荣获“中国科学院大学优秀毕业生” 称号,15名学生荣获“中国科学院大学优秀学生干部” 称号,110名学生称号荣获“中国科学院大学三好学生”称号。
希望药物所学子以获奖同学为榜样,传承科学家精神,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勇攀科技高峰。
附:上海药物所中国科学院院长奖获奖者介绍
何倩,药理学专业,导师徐华强研究员,先后开展甲状旁腺激素受体1、黑色素浓缩激素受体结构药理学相关课题。其研究发现了B类GPCRs中保守的新型小分子激动剂结合口袋,为研发针对该口袋的先导化合物提供了新的可能性。解析了黑色素浓缩激素受体的结构,为配体识别和受体激活提供了更深入的理解。相关研究成果以第一作者(或共一)身份在《Nature》、《Cell Discovery》等国际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篇。在实践活动方面,曾于疫情期间担任核酸采样志愿者。此外,积极参与“新光闪药”学术年会等活动。
吴乐云,药物设计学专业,导师朱维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基于分子动力学模拟的药物-靶标作用机制研究及方法发展,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预测药物-靶标相互作用机制,发展药物与靶标作用的高效模拟新方法。相关研究成果以共同第一作者身份发表在《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Briefings in Bioinformatics》等国际期刊发表学术论文6篇。作为党员,积极参加包括抗疫志愿者在内的各项活动。
许倬嘉,药物化学专业,导师为李铁海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生物活性聚糖的合成与活性研究,通过发展有效的化学酶促策略,实现磺酸化和非磺酸化聚糖库的高效构建,包括神经节苷脂聚糖与O-聚糖,并采用糖芯片技术对糖库进行高通量与高容量的活性筛选,为糖靶向药物的开发和生物医学发现奠定基础。相关成果以第一作者(或共一)身份发表于《Nature Chemistry》、《Advanced Science》、《The 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等国际期刊上。曾担任研究生团支部书记一职,积极组织和宣传团支部举办的各项活动。
(供稿部门:研究生教育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