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药物所丁健获上海市科技功臣奖,徐华强团队获上海市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2024年10月23日,全市科技大会暨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沪召开,隆重表彰为推进科技现代化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对新时代新征程加快建设上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进行再动员、再部署。上海市市委书记陈吉宁,市委副书记、市长龚正等出席会议。

上海药物所丁健院士荣获2023年度上海市科技功臣奖,徐华强研究员领衔的项目荣获2023年度上海市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罗成研究员参与的项目荣获2023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丁健院士一直以“做老百姓用得起的好药”为己任,建立了与国际接轨的抗肿瘤药物综合性研发评价体系;领导研发多个抗肿瘤候选新药,14个已进入临床研究,其中3个同步国际研究;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新药谷美替尼已在中国和日本获批上市;20个创新药完成成果转化,其中12个在上海转化落地,经济与社会效益显著。聚焦抗肿瘤药物临床响应率低、易耐药的治疗难点,领导团队建立了“四位一体”的肿瘤精准医疗药物转化研究平台;发现一批具有临床指导意义的标志物和用药方案,是我国抗肿瘤药物精准治疗的倡导者,为我国抗肿瘤创新药物研发和药学事业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徐华强研究员领衔的项目《GPCR信号传导通路系统分子机制研究》荣获2023年度上海市自然科学奖一等奖,项目主要完成人包括徐华强、尹万超、赵丽华、段佳、庄友文。GPCR是人体最大膜受体家族和重要的药物靶标,其跨膜信号主要由G蛋白和阻遏蛋白(arrestin)介导,这两条信号转导通路的结构生物学基础,即GPCR-G蛋白以及和GPCR-arrestin复合物的三维结构解析一直是GPCR领域世界级的两大难题。而选择性调节G蛋白或者arrestin其中一条信号通路的偏向性药物配体,通常有更好的药效和更低的副作用,是GPCR药物发现的最新模式。徐华强团队围绕精神分裂症、代谢失调、免疫炎症等重大疾病,通过系统解析相关GPCR与下游信号分子之间的识别与相互作用模式,揭示了GPCR特异性磷酸化与信号传导偏向性之间的内在联系,建立了一套完整的GPCR信号转导过程的结构生物学理论框架,对深入理解GPCR细胞信号精确调控及传导机制具有极其重要的科学价值。此外,徐华强团队还注重技术创新,发明了纳米钩GPCR复合物稳定技术,利用该技术已成功解析了超过100个GPCR的结构,推动了整个GPCR领域的发展。

罗成研究员团队参与的项目《慢性肝病诊疗关键技术的创新研究与临床应用》(第三完成单位)荣获2023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项目主要完成人包括罗成(第四完成人),陈示洁(第八完成人)。罗成研究员团队与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谢渭芬教授团队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通过开发新型、特异性的小分子探针,在肝癌上开展了新靶点的发现、确证和调控机制研究,为相关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潜在靶点及小分子药物。

陈吉宁书记(中)为丁健院士(左)颁发上海市科技功臣奖

陈凯先院士(中)、丁健院士(右)、徐华强研究员(左)在大会现场合影

(供稿部门:战略规划处、所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