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科技报】高校科研院所专家出席科学家月度座谈会 为破解成果转化难题建言

  (本报记者 戴丽昕)促进科技成果有效转化是上海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关键环节。但科技成果转化之难,已非一日,如何合力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来自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一线专家日前在市科技党委、市科委举办的科学家月度座谈会上发表了真知灼见。

  政府需加强环境建设

  中科院上海药物所在过去5年的成果转化额为8亿元人民币,转化率不算高。但仅今年,截至目前,药物所的转化额已经达到7亿元人民币。“今年一定能超过8亿元。”中科院上海药物所副所长李佳自信地说。仅从转化额的角度来说,药物所今年完成了以前5年的交易额。去年底中科院上海药物所成为第一批20家中央级事业单位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改革试点单位之一。李佳认为,转化率的提升是深度耕耘的事,而今天的结果是水到渠成。他坦言,作为20家试点单位之一,有很多制度上的优越性。

  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孙真荣认为,科技成果转化要把内部带动起来,把外部集聚起来。他认为,在市科委支持下建了很多公共服务平台,但政策上要更开放,为企业做好服务。企业创新创业不可能所有的事情都做,刚起步的小企业就像做科研一样,要保证其稳定性和持续性。

  改革机制为创业加分

  为科研人员、大学生在岗离岗创业提供一定的身份保障,明确界定各类成果转移转化中的收益行为与各类违法违纪行为之间的标准界限,减少科研人员和管理者们的后顾之忧,这些都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内容。李佳认为,不是人人都适合创业,在科技成果转化中不能一哄而上。

  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副所长赵建龙曾经有过创业的经历。回想当初的创业,似乎让他无能为力的事情更多些。他说自己第一次创业,企业以研发为主,整整1年没有销售,企业处于亏损状态。年底时税务局找到赵建龙,说他偷税漏税。他十分不解,几经周折和谈话后,赵建龙只得接受罚款500元。赵建龙说到现在自己也不理解没有销售的企业何来偷税漏税?但是作为创业者,他没有更多的精力在500元钱上折腾。还有一件事情让他十分困惑,自己在宁波注册的企业有技术入股500万元,于是税务局请他交齐500万元的20%税金,对于刚成立的中小企业,项目还没上马,100万元的税金实在是为人所难。作为技术入股,企业其实是没有任何资金注入的,于是他们又用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多方协商此事。赵建龙建议:“有些细节性的内容,一定要在政策中注明,这样会为企业减少些无谓的麻烦。”

  市科委副主任陈杰表示,很多问题还有待于今后在实践当中进一步探索,在一些新的经验的基础上,把工作进一步完善。特别是在创新方面,政府部门之间还有很大的空间可以继续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