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英雄① | 药物所核酸检测突击队员:我想参加,一切听从组织安排

  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上海疫情防控形势面临着最为严峻复杂的挑战,处于最吃紧的关键阶段。中科院上海药物所严格落实中科院党组、上海市科技工作党委、中科院上海分院分党组关于疫情防控是当前头等大事的要求,科学防范、坚守岗位、职责在线,凝聚战“疫”力量、坚定必胜信念。
  许许多多坚守岗位的药物所人,用“战疫”实际行动实现个人价值,诠释科技工作者的使命担当。党员干部冲锋在前,不断展现“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来”的优良作风。
  本期开始陆续讲述疫情中药物所人的闪光故事。倾听这些感人小故事,一同为这些平凡的抗疫英雄点赞!向“他(她)们”学习!为上海加油!
  在药物所抗击疫情党员志愿者队伍中,有这么一支快速组建的突击队,承担着特殊而艰巨的核酸PCR检测任务。
  从3月13日接到上海市经信委关于紧急支援核酸检测突击任务后,来自上海药物所11个基层党支部、31个课题组的100多名熟练掌握PCR操作和生物防护技术的志愿者积极报名,迅速集结,组建起技术过硬的抗疫支撑检测突击队,奔赴一线支援上海抗疫。
  3月14日一大早开始,这支突击队先后共派出五支队伍前往伯杰医疗、世和基因、宝藤医学检验所(张江)、徐汇区中心医院、宝藤医学检验所(嘉定方舱)等支援核酸检测任务,64位突击队员加班加点,累计超过2200工作小时,以实际行动为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默默奉献药物所力量。
  截至4月1日,支援任务仍然在持续进行中,19天的时间里,有辛劳、有汗水、有付出、更有感动,抗疫突击队员展现着勇担当、善作为的新时代科技工作者精神风貌,涌现出一系列振奋人心、昂扬向上的抗疫故事。
 
沈倩倩:看着堆积如山的样本我心里不好受
  完成世和基因、徐汇区中心医院支援任务后,陈奕研究员课题组的沈倩倩一天也没顾得上休息,又旋即加入了捉襟见肘的宝藤医学检验所(张江)的轮替倒班队伍。从3月22日开始,连续支援四个白班。每每统计第二天参加人数,群里总会收到简短回复:“沈倩倩参加”。
  与沈倩倩电话沟通调整班次,她给出了坚定的回答:“连续支援了几天,感觉还是蛮累的,也想休整一下,但是看到走廊里堆积如山的样本,我心里真的不好受,里面说不定很多都是我们张江的样本,我就想再坚持一下,这样就能早点出检测结果,疫情就能早点结束。"
 
王洋洋:我想参加,白班夜班都行
  随着上海市落实切块式、网格化核酸筛查防控要求,第一批派出的突击队员中,部分队员配合小区管控无法出行,支援任务人手紧张。在课题组长谢岑研究员的支持下,王洋洋主动请缨,通过党支部推荐,火速加入了宝藤医学检验所(张江)的支援队伍。
  在给党政办老师的信息中,王洋洋发了这段朴素而又感人的内容:“我们小区这里二轮封控48小时今天采样已结束,我问了可以申请出去参加检测支援,能否帮忙开具一份证明,我也想参加支援活动,白班夜班都可以,希望为上海市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出一份力。”
 
周宇:一切听从组织的安排
  左建平研究员课题组的高级实验师周宇在这次紧急任务中马不停蹄,先后支援了伯杰医疗、宝藤医学检验所(张江)和宝藤医学检验所(嘉定方舱),为核酸检测任务完成做出了积极贡献。
  3月22日晚上深夜10:59分,由于支援任务需求增加,周宇被微信询问能否通过开具证明安排他参加次日白班支援,他秒回信息:“可以的,随时待命”。
  3月24日,当再次安排他前往宝藤医学检验所(嘉定方舱)时,他得知要去连续支援一周,也没有任何犹豫,一口答应。他是这样说的:“这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我是党员,一切听从组织安排。”
 
兰小晶:想着尽自己的一份力
  耿美玉研究员课题组兰小晶的孩子尚未断奶,她多次向所里申请参加支援。考虑到她的特殊情况,所里一直没有给她安排任务。她多次发消息,问是不是把自己遗漏了。3月20日晚上,接到参加支援的电话中,兰小晶难掩激动心情:“我明天一定到,我们药物所人出去不能给大家丢人!”
  就这样,自3月21日起,兰小晶前后支援了4天。当问及是否舍得家里的孩子,兰小晶给了坚定的回应:“没关系,家里还有孩子爸爸在陪着,刚好利用这个时间看看能不能让孩子学着断奶。这个时候,党员需要冲在前面,没说的。”
 
杨莉、童贤崑:早班晚班都可以,我们两人在一起就行
  杨莉和童贤崑都是左建平研究员课题组的副研究员,从事病毒学专业的他们是病毒检测专家,对相关实验非常熟悉。他们在左老师的支持下踊跃报名。支援检测期间,他们两口子并肩作战,辛苦奔波往返于周浦、张江两地之间。
  无论是白班、中班和晚班,只要有需要,一个电话过去,两位老师从未含糊过,仅仅反馈过一个需求:“无论什么班次都可以,能否帮我俩安排在一个班次,这样我们一起打车过去,还能给所里节省一半的交通费用”。朴实的话语,却传递着夫妻二人舍小家为大家的坚定信念。
 
蒋昊文:每次听到样本无异常,我就特别开心
  为响应中科院上海分院号召,3月25日,李佳研究员课题组蒋昊文副研究员前往嘉定开始持续一周的支援。当问及支援情况,他说:“我现在在嘉定方舱支援,主要负责样品的接收,这两天来的好多都是浦东的加急样本,每次看到张江的样本,我都会多加留意,因为可能就是我们自己单位同事和周边单位的。每次听到样本无异常,我心里就特别高兴,这样离我们全面的复工复产就不远了,再累再辛苦也都不算啥了。”
  “还需要人吗?我可以参加。”
  “明天人手排得开吗,不够我可以补上。”
  “我可以参加夜班。”
  “能帮我开个证明吗?我想去参加支援。”
  。。。。。。
简短的话语,在突击支援过程中的每一天,都会收到多位突击队员和志愿者的反馈。集腋成裘,聚沙成塔,众人拾柴火焰高。在时代的大考中,药物所人用行动诠释了“为民、执着、融合、自强”的新药精神,展现了“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视域下药物所人的不懈坚持和努力。我们坚信,在无数个平凡的抗疫英雄努力下,疫情终将散去,我们必将胜利!
抗疫突击队员奔赴守“沪”战场
沈倩倩支援照片


突击队员合影 
兰小晶支援照片
杨莉、童贤崑支援照片

蒋昊文支援照片
 
(供稿部门:党政办;供稿人员:许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