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发生的第一时间,上海药物所的志愿者们迅疾响应,他们踊跃报名,履职尽责,不讲条件,服从安排。
在疫情防控的工作中,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志愿者;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
在所党委的号召下,党员带头到社区进行“双报到”,群众积极响应,上海药物所数百名志愿者到社区开展志愿服务。他们坚守在最不起眼的地方、忙碌于最琐碎的工作中,用自己的默默行动践行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
今天,推出“平凡英雄”系列的第三期,讲述“药物所志愿者:社区疫情防控一线的最美身影(一)”的故事。
化学药物研发中心沈建华研究员课题组副研究员王凯:在小区里组建了一个电瓶车服务队
3月27日,因小区实施封闭管理,药化第三党支部王凯主动去祝桥镇施湾家园小区居委会报到,讲明了自己的党员身份后,他便成为了一名社区志愿者。
在居委会工作人员匆匆将他拉进志愿者群后,他发现人手依然紧缺,他编辑信息在居民群里召集更多的志愿者,最后有五十多名党员群众报名,其中不乏年迈的老人,他深受感动。因为楼栋封闭,运送物资面临巨大的困难、需要更多的人员,他迅速召集有电瓶车的志愿者组成物资配送小队,分时排班为居民运送生活物资和快递,解决居民足不出户后的物资配送问题。
王凯说:“作为一名党员,真正地深入到社区,拉进同大家之间的距离,增进了邻里友情,也被社区工作人员和居民们在抗疫中表现的热情、无私、团结、坚韧的品质所感动。”坚定信心,同舟共济。你我共同努力,必能早日战胜疫情。
药物安全评价研究中心任进研究员课题组实验师褚文静:200个样品管一个不少
在疫情初期,安评党支部褚文静便报名参加了居住地静安区临汾街道社区志愿者服务队,希望能为社区抗疫尽一份力。
看到小区里的楼栋开始拉起警戒线与来往忙碌的大白,褚文静的心咯噔一下,想着作为志愿者可以帮忙做点什么。在主动询问下,楼组长兼党支部书记塞给她一份名单:“小区封闭核酸检测,居委会和小区志愿者任务很重,你帮忙核对名单,确保核酸检测不漏一户,不漏一人。在核酸采样后统计总人数,一定要与医务工作者实际回收的采样管数量一致。”
褚文静心想:核对数据一致性,这不就是我在GLP试验中,每天都练习的吗,这个工作一定能胜任好!她穿上蓝色隔离服,戴上帽子和手套,感觉自己又回到了熟悉的工作岗位。小区的楼组长年过六旬,是一名老共产党员,在他的带领下,褚文静和大家2个多小时便完成了核酸采样工作,回收到样品管200支,第一次的核酸采样工作顺利完成。
后续褚文静主动承担了修改名单的任务,并结合工作经验,优化工作路径,建议大家按楼层、分时下楼采样,改进排队及采样后返回路线,确保不交叉污染。
希望通过每一个人的努力,尽快重回美好生活。
药物代谢研究中心陈笑艳研究员课题组工程师董梦晓:传递自己的一份善意和努力
3月29日,代谢党支部董梦晓接到了一个陌生的来电,对方是张江镇川杨新苑居委会的工作人员,询问她是否有时间加入社区志愿者队伍做一些服务工作,董梦晓毫不犹豫地就答应了。
工作当天,她和一位志愿者阿姨分配到小区50、51、52号楼栋值班。每当看到有居民出楼,要主动询问出楼原因,尽可能地提供帮助。
工作中她遇到了很多问题,但都尽心尽力去帮助大家解决。“没有吃的怎么办,有没有什么办法?”这是董梦晓面临的第一个难题,她把情况反馈给居委会后,便把自己掌握的一些购买生活物资的微信群、APP推荐了求助的居民,现场教学如何下单、如何购买。
虽然做着最普通的工作,但她说道:“我们生于平凡,没有力挽狂澜的能力,却可以在危机时刻播撒一份善意。”
化学生物学研究中心廖苍松研究员课题组助理工程师董海鸿:不讲条件、服从安排
3月14日,半夏路党支部董海鸿报名了小区的志愿者,随后浦东新区川沙镇新德公寓居委会工作人员问道:“你意愿做什么志愿工作”,董海鸿说:“做什么都行,我服从安排”。
此后,董海鸿便负责每次居民核酸采集时的队伍维护,确保核酸医务人员顺利完成采集;帮助解决居民在封闭期间的各种生活物资需求,尤其针对孤寡老人、残障人士等开辟绿色通道,进行悉心关照。在工作期间她感受到了志愿者队伍的团结协作、各位居民的积极配合,每个人都有着迫切战胜疫情的决心。坚持就是胜利,坚持才能胜利。困难时刻总会过去,让我们坚定必胜的信心和决心。
药物靶标结构与功能中心徐华强研究员课题组高级工程师王曼: 亮明党员身份,投身抗疫一线
3月18日,科研综合第一党支部王曼报名参加了瑞浦嘉苑的社区志愿服务工作,参与社区居民核酸检测时秩序维护、扫码等多项工作。回想起居委会工作人员见面问的第一个问题:“是不是党员?” 王曼至今还心潮澎湃。当居委会工作人员为她佩戴起党员徽章时,她难掩激动心情进行表态:“我为自己的党员身份而自豪,也一定积极配合社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为打赢疫情阻击战贡献力量。”
“党员先上”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在疫情排查、小区封控、群众服务等一项项琐碎的工作中当先锋、作表率,让我们共同凝聚起保护家园的强大合力。
代谢性疾病研究中心谢岑研究员课题组助理实验师王康龙:身为党员我必须挺身而出
3月13日上午,科研综合第一党支部王康龙就报名了北蔡鹏海小区的志愿者,主要负责核酸检测维持秩序和小区快递外卖的消毒及收发。由于部分志愿者所在楼栋纷纷封闭,导致人手极度紧缺,小区总共六千多人,每天的快递和外卖量巨大,而收发快递外卖的志愿者只有十几个人,王康龙每天都是从早上七点忙到晚上八点。
突然的一场雨,让王康龙和其他志愿者有些措手不及,搭帐篷、搬物资,一通忙完后发现衣服已经湿透,接过社区阿姨亲手熬的姜汤,他顿时觉得疲惫的身体又重新充满了力量。
在王康龙给支部书记反馈的信息中,他是这样写的:面对疫情,没有人是旁观者,身为一名党员,我们必须挺身而出,尽自己的一份力,干一点,是一点,更快一点战胜疫情!
研究生教育处林巍:这个群主我当定了
3月20日,小区大楼封闭第一时间,职能第一党支部林巍在所在小区组建小区志愿者群,通过志愿者的接力,解决了快递、外卖从小区门口到家门口最后100米的难题。3月23日,很多居民菜买不到了,他又及时组建了买菜群,搭建平台,协调小区居民订购蔬菜及配送事宜,有效缓解了买菜难问题。
问起他做群主的初衷,他是这么回答的:“在封闭中的人们尤其希望获得各种准确信息,通过志愿者团队和居委会、业委会、物业的多方协调沟通,及时转发各类信息,能够有效缓解大家的焦虑情绪。我是志愿者,同时也是小区居民,希望能为大家出一份力。”万众一心迎挑战,众志成城战疫情,我们每人做出努力,必将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离退休社区志愿者毛云妹:只要组织需要,我随叫随到
新冠肺炎爆发以来,离退休党支部有医学经验的毛云妹多次参与社区志愿者工作。两年多来,只要居委会和社区有要求,她都会冲在前面。虽然毛云妹已经80岁高龄,但她积极开展每一份志愿工作,小区门卫值班、疫情防控政策宣传、养老保健指导等事无巨细、认真负责。她态度坚定地说:“考虑到年龄问题,居委暂时不让我冲在一线了,但我觉得自己还能再干一些事情,作为一名老党员,组织如有需要,我随叫随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战胜疫情离不开我们每个人的付出,相信明天会更好。
抗击疫情你我有责,上海药物所志愿者以时不我待、争分夺秒的速度深入社区开展志愿服务,共同为上海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科技力量!
行动彰显担当,药物所人与时间赛跑、全力同疫情斗争,在疫情防控一线留下了众多“最美身影”。我们坚信,在你我共同努力之下必将迎来阳光灿烂、春暖花开。
(供稿:疫情防控工作小组,党政联合办,各党支部;供稿人:陈勇、许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