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药物所这个抗疫战场上,有这么一群日夜忙碌的人,以所为家、以椅为榻。风雨中、星辰下,他们“舍小家为大家”,坚守在园区管理第一线、忙碌在核酸筛查主战场、奔走在消杀防疫主阵地、活跃在服务保障最前方……
他们就是药物所疫情防控工作组,由综合协调组、人员管理组、科研任务保障组、后勤保障组、信息统计组、志愿服务组和监督执纪组组成。
他们在领导小组的指导下,承担着落实领导小组决策、推进各条线抗疫工作的艰巨任务。他们作为管理服务人员,有的冲锋陷阵在疫情防控第一现场,有的日以继夜默默工作在大后方,以平凡的壮举奉献着自己的每一道光和热。
今天,推出药物所疫情防控工作组“抗疫日记”第一期,讲述关于综合协调组、人员管理组和科研任务保障组的抗疫故事。致敬坚守在岗位上的每一位同事同学,黎明就在前方!
综合协调工作组:“大局在先,紧抓细节”
综合协调是系统性极强的工作,涉及到方方面面。小组要及时传达、准确解读属地政策,在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制订各项防疫措施和方案,统筹协调疫情防控全方位、各条线的工作。
为了稳妥处理好疫情防控工作,综合协调组徐晓萍、方婷、关树宏、刘德超等主动请缨驻扎所内开展协调工作,至今已住在办公室半个多月。她们的手机几乎没有安静过,电话的铃声、微信群的信息此起彼伏。
她们忙着协助领导小组根据属地政策和研究所实际开展综合研判,制订所级防控政策和各类实施方案;协助所党委调动各级基层党组织与广大党员发挥“两个作用”,调动突击队完成支援上海市核酸检测紧急任务;开展疫情防控网络的构建,及时发布疫情防控通知,与各课题组、部门做好政策宣传、解释沟通;协调各方物资保障,争分夺秒协调解决液氮运输车辆和核酸采集车辆的通行问题,组织完成核酸检测和抗原检测;应对和处理突发事件,组织人员为所内外重点关心群体和人员提供贴心慰问、解决急难愁盼问题,挖掘感人故事,做好宣传,弘扬正能量。
在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环节上,她们默默完成无数细碎却重要的协调工作,每天凌晨回到办公室的行军床上睡觉成了常态,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党员干部冲在第一线”的诺言。
人员管理工作组:“只要老师们和学生们好,一切都好。”
疫情期间的人员管理工作极具挑战,即使在凌晨接到来自科研人员和学生的紧急电话,也要精神百倍地做好答疑沟通和安抚情绪,尽全力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何敏带领研究生教育处团队管理着近1500名研究生抗疫工作,她们全身心地扑在疫情防控上,既做到从严要求,又做到关怀备至。当学生面对疫情产生心理压力时,当一名集体宿舍的学生急需注射狂犬疫苗时,当女生们需要生活必需品时,当住在小区的学生发生紧急事件向所里求助时,她总是第一时刻站出来,主动汇报、多方协调、推进落实,十个手指“弹好钢琴”的背后是超出常人、日以继夜的付出。在反复沟通和实际付出后,研究生们有感而发的朋友圈成了她内心最大的安慰。
组织人事处吴英和团队全力当好疫情防控“政策宣传员、信息调查员、人才服务员”,对高端人才、外派干部、特殊困难群体等重点关心对象逐一联系,并深深被大家守望相助的大局意识所感动。徐华强、程震等科学家的家人不在上海,当接到电话关心时,都表示一切都好。一位外派挂职干部家里面临着行动不便的母亲一人在家无人照顾的困难局面,部门关心时,他毅然答复自己想办法解决,不给单位添麻烦。当得知碧波路942号上海博士后公寓里的部分博士后人员处在缺少物资、需要援助的境地,部门紧急联系协调,与党政办建立党员志愿者队伍,与综合保障部、工会一起联系蔬菜基地配送。当拿到新鲜蔬菜的那一刻,博士后欢呼雀跃,“群里已一片欢腾,感谢所里的支持和帮助”。
沈丽萍带领施祥、汪邦和等一批专兼职老干部工作人员第一时间了解离退休老同志的需求急盼,宣传最新防疫政策,引导树立科学防疫理念。3月31日上午,得知一位91岁高龄研究员爱人身患癌症,子女长期居住国外,老夫妻高血压药物和菜都储备不足,他们紧急与居委沟通,疏通了药物购买渠道,和党员志愿者一起将药物所紧急购置的蔬菜粮食送到老同志手中。他们解决的虽是些许买药、买菜、心理疏导等家常小事,但能为老同志出一点力,每天心里都是满满的踏实感。
科研任务保障组:“保障重大科研工作,付出洪荒之力都值得。”
浦东新区疫情形势陡然严峻,科研工作面临极大挑战。小组为保障全所重点科研工作和抗疫攻关工作有效开展费尽心力。
科研与新药推进处为保障科学基金申报工作无漏洞,克服居家办公的不便,采用邮件、电话、微信等方式点对点沟通,确保基金申报工作顺利完成。信息中心第一时间整理发布信息资源远程获取方式汇总,确保科研人员居家文献信息检索不受影响。国际国内合作处聚焦“国际入境政策”、“世界疫情”、“抗新冠药物研发进展”、“全球药物研发进展”,编撰抗疫国际新闻周报。监审处制定《疫情防控监督工作方案》,开展相关重点环节监督;并编写《疫情防控,这些行为不能有》,在所微信公众号发布,提醒疫情防控不越红线,共克时艰。
组长李剑峰为保障重点科研人员到位,严格按照防疫要求仔细审核申请入园人员的情况,严把“入所关”,不厌其烦地逐一做好回复及说明。徐晓萍、张乃霞、陈剑华、焦健等通力配合,统计了26个点位详细清单,进行路径模拟演练,终于在3月31日,实验室不可或缺的液氮运输车辆成功入园并在一天之内完成罐装,须臾不停地保障了重大科研工作顺利进行。刘德超不顾术后尚未恢复的身体,主动请留所。她说:“有那么多正在进行的科研项目申报材料需盖公章,我愿做一颗螺丝钉,和小伙伴们一起做好抗疫勤务员。”她勇往直前的样子一如她的微信名——“超级英雄”。
一抹抹奔波忙碌的身影,一个个守望相助的故事,一帧帧共克时艰的画面,在“倒春寒”中给了我们更多温暖和信心。涓滴可汇海,春暖花必开,有信仰就有力量,有坚持就有胜利,疫情防控这场仗,我们,一定能赢!
(供稿:所疫情防控工作小组、党政联合办;供稿人:刁文桐、许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