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时报】上海药物所抗血栓研究又获重大突破

    ■本报记者 杨珍莹浦东报道
  3月30日,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Nature在线发表重大突破性进展研究论文,为研究治疗血栓性疾病的新型药物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血栓性疾病包括中风、冠心病、肺栓塞等各种疾病,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目前,我国血栓性疾病患者超过1000万,发病率远高于其它疾病,且有逐年递增的趋势。在血栓性疾病的发病过程中,位于人体内血小板表面的两种重要的GPCR——嘌呤能受体P2YR和P2YR,是刺激血小板凝集、导致血栓形成的关键因子,抑制这两种受体蛋白的活性,能够有效地缓解血栓的生成,因此P2YR和P2YR是极其重要的抗血栓药物靶标,其抑制剂的研发是当今医药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此次论文发表,表明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在嘌呤能受体P2YR结构生物学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性进展,首次测定了该受体蛋白的高分辨率三维结构。
  记者了解到,2013年以来,上海药物所在GPCR结构与功能研究领域相继取得多项突破,这与上海药物所“一三五”发展战略布局中,将“GPCR药靶研究取得重大进展”作为三个重大突破目标之一密不可分,此次P2YR的三维结构测定,即是药物所“一三五”原有发展布局突破基础上的再一次突破。
  目前,上海药物所正在组织中国科学院药物研发力量,筹建中国科学院药物创新研究院,其中,以新靶标、新生物标志物、新机制、新分子实体为目标,开展面向新药创制需求的基础研究,是药物创新研究院的发展方向之一,P2YR三维结构测定及相关的候选新药发现工作,将为中国科学院药物创新研究院的建设奠定重要基础。

(原载于《浦东时报》 2015-03-31 第3版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