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报】抗血栓研究取得重大突破:关键"开关"被看清
血栓性疾病包括中风、冠心病、肺栓塞等各种疾病,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能不能找到血栓形成的关键“开关”,彻底关闭它让血栓无法遁形,是科学家治疗血栓性疾病时,孜孜以求的“根本之道”。日前,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在该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性进展,为研究治疗血栓性疾病的新型药物提供了重要的依据。该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的国际顶级学术期刊Nature上,以长文(Article)的形式在线发表。
目前,我国血栓性疾病患者超过1000万,发病率远高于其它疾病,且有逐年递增的趋势。在血栓性疾病的发病过程中,人体内有两个刺激血小板凝集、导致血栓形成的“内奸”,分别叫P2Y1R和P2Y12R。看穿它们,抑制这两种受体蛋白的活性,能够有效地缓解血栓的生成,因此“这两位”是极其重要的抗血栓药物靶标,其抑制剂的研发是当今医药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名叫P2Y12R的“内奸”暴露较早,科学家已经了解深入,目前上市的抗血栓药物主要以它为靶标,年销售额可达数十亿美元。但是,此类抗血栓药物均存在一定的副作用,例如出血时间较长、可导致病人呼吸困难等。而P2Y1R号“内奸”,尚无药物成功上市,虽然大量研究表明,其抑制剂可显著缩短出血时间。究其原因,科学家对其结构信息几乎一无所知。
2014年起,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的科研团队成功解析了P2Y12R受体的三维结构,首次揭示了它与药物分子的结合方式。“看清P2Y1R的结构,有助于深入理解它与不同药物先导分子的相互作用机制,可以帮助人们设计出副作用较小、更为安全的新型抗血栓药物,”该研究的负责人——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吴蓓丽研究员说。而且,在分析P2Y1R结构的过程中,研究人员发现了P2Y1R的两个“致命药点”——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两个药物分子作用位点等。
“这些新结构能够帮助药物研究人员更加准确、高效地设计出新的药物,调控P2Y1R和其它类似受体蛋白的功能,”研究合作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糖尿病、消化系统疾病和肾病研究所生物有机化学实验室首席科学家KennethA.Jacobson教授指出,这项研究还可能应用于肿瘤和炎症治疗。
据悉,该项研究获得了来自科技部“973计划”、中科院战略先导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资助。目前,上海药物所正在组织中国科学院药物研发相关力量筹建中国科学院药物创新研究院,其中以新靶标、新生物标志物、新机制、新分子实体为目标开展面向新药创制需求的基础研究,是药物创新研究院的发展方向之一。其中,P2Y1R三维结构测定及相关的候选新药发现,将为中国科学院药物创新研究院的建设奠定重要基础。(新民晚报 马亚宁)
(原载于《新民晚报》2015-04-06 其他版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