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报】当院士结缘大山里的茶农

  ■本报记者 丁佳 黄辛 

  蒋华良的简历上,写着中国科学院院士、民盟中央常委、中科院上海药物所所长、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863”计划、“973”计划专家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研究计划专家组组长等一系列头衔,他在国际期刊上以通讯作者身份发表论文近200篇,授权专利数十项,4项技术实现成果转化,参与研发的多个新药进入临床研究,曾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等多项奖励。

  但这样一位大科学家,却常常说,自己在一个湖南农民身上“学到了很多”。

  蒋华良与湖南芷江大树坳乡茶农胡应祥之间,究竟因什么而结缘?他和“老胡”之间,又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这一切,还要从多年前的一件小事说起。

  编织袋里的降糖“神药” 

  多年来,上海药物所一直在瞄准国际生命科学发展的前沿领域以及药物研究的重要科学问题,开展创新药物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发展药物研究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

  “我们药物所一直在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神经精神系统疾病、代谢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及感染性疾病等疾病的新药研发上深耕不辍,并加强现代中药的研发。”蒋华良说。 抗糖尿病药物是上海药物所的重点研发领域之一,10年前,药物所科研人员在实验中,瞄准了一种叫作根皮苷的化学物质。

  根皮苷是苹果树内的一种酚类物质,可以从苹果皮中分离得到。国内外临床研究表明,这种物质在治疗糖尿病方面有很好的疗效。许多科学家在研究糖尿病的发病机理及探索治疗糖尿病的方法时,都会大量使用根皮苷。

  “可遗憾的是,根皮苷在苹果皮里的含量非常低,只有万分之一。”蒋华良说。

  正在科研人员为寻找根皮苷来源一筹莫展的时候,上海药物所研究员赵维民、蒋华良等偶然注意到,一种叫作木姜叶柯的植物叶子中,根皮苷含量很高,可以达到5%以上。

  木姜叶柯主要分布在我国秦岭以南,它的叶子有甜味,长江以南的山区老百姓有时会摘来泡水喝,作为茶叶的替代品,俗称“甜茶”。

  可是,药物化学家无法漫山遍野地寻找甜茶,只能到处打听,有没有专门生产这种茶叶的农户。随后,他们发现湖南芷江有甜茶供应,立即向供应商订货。甜茶寄到后,赵维民想检查下甜茶的质量,伸手一掏,从装着甜茶的编织袋里翻出来一张名片,上面印着湖南芷江侗族自治县大树坳乡小思乐村村委会主任胡应祥的名字。

  蒋华良感到,他可能比实验室里的科学家更了解甜茶的习性,于是立刻联系胡应祥,并邀请这位茶农来上海药物所做客。

  科技这根“救命稻草” 

  其实,彼时的胡应祥,也恰好正为家乡的茶叶产业发着愁。

  1997年,乡里的领导给胡应祥布置了一项任务——盘活濒临倒闭的乡茶场。

  但是,在芷江这个地处偏远的国家贫困县,这项工作谈何容易。尽管胡应祥一连几年吃住在茶场,尽管他种植的绿茶获得了湖南当地的金奖,但茶叶的销路依然是个问题。

  甜茶也好不到哪去。2001年,胡应祥曾试图将野生木姜叶柯采摘下来进行加工,但由于没有食品安全生产许可证,他在附近的怀化市开了3次甜茶店,都宣告失败。

  “那时候,我感觉前途渺茫,最难的是年关,我不得不出门躲债。”胡应祥坦言。

  这时,来自上海的一个电话,让他的心中燃起了新的希望之火。“口感甘甜的甜茶还能降血糖?”在与蒋华良的初次接触中听说甜茶具有这样的奇效,胡应祥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但同时又感到非常兴奋——科学家的到来,会是家乡脱贫致富的“救命稻草”吗?

  “中药有效成分是中草药发挥功效的物质基础,目前一些活性单体已被广泛用于临床。在这些活性成分的基础上进行结构修饰,深入进行构效关系等方面的研究,是发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新药的一条有效途径。”赵维民说。

  赵维民课题组一直在致力于从传统中药和民间药物中寻找新的生物活性成分,阐明天然药物的活性作用和物质基础,研究开发具有科学依据的现代天然药物,并为创新药物研究发现先导化合物。他是胡应祥的主要合作者之一。

  但要对活性成分进行研究,单靠采摘野生甜茶,一是量少、不方便,二也无法达到药物化学实验所需要的严格标准。

  在蒋华良的建议下,胡应祥带着老乡,开始按照中药标准种甜茶。每个月,他都会把甜茶样品寄给赵维民等人,后者负责进行活性成分提取和降糖药物活性成分筛选研究。

  “在帮助乡亲们脱贫致富这条路上,老胡可以说非常执着。”蒋华良说。胡应祥在当地征集了8个乡镇393户贫困农民的3100余亩土地,开始大面积种植甜茶。通过不断摸索,硬是将人工种植甜茶的存活率从10%提升到了80%。

  原料的来源已经解决,这对组合面临的下一个挑战是,甜茶能否作为合法的食品原料进入市场。

  甜茶的致富路 

  2017年,当时的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公告发布了10种通过安全性评估审查的新食品原料,老胡申报的木姜叶柯位列其中。

  这小小的一步,却是蒋华良和胡应祥用6年努力换来的成果。“甜茶跟一般的茶叶不同,饮用它的人,只在湖南芷江附近很小的范围内。”蒋华良坦言,如果想把这种植物作为食品或保健品在全国销售,就必须要先拿到卫计委的“新食品原料”许可。

  对一个只有小学文化水平的茶农来说,毒理评价、申报、答辩,这些工作几乎无从下手,同时毒理评价也需要一笔不小的资金。蒋华良与几个朋友自掏腰包,凑了20万元,给胡应祥做毒理学评估,研究所科研与新药推进处还帮助他整理材料,陪他一起参加答辩。最终在2017年5月底,木姜叶柯作为新食品原料,拿到了国家“证书”。

  63岁的胡应祥,终于在这次创业中“活”了下来,他的“富农”甜茶公司,如今每年能产50~60吨甜茶,每亩地每年能为当地农民带去超过7000元的收入。他计划着在未来几年把甜茶基地扩大到5万亩,让更多老乡受益。

  “为了‘富农’,老胡可是矢志不渝。他的刻苦工作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让近400户农民脱贫。我从老胡这样一位普通农民身上学到了很多。”蒋华良认为,甜茶获批新食品原料,受益的不仅仅是老胡一个人,还有全国经营甜茶的人。“我们作为科研人员,给老胡提供一些帮助,就能带来这么多的社会效益,我们也感到很有成就感。”

  这次“双赢”的合作,让上海药物所也受了益。科研人员用胡应祥种出的甜茶作为原料进行抗糖尿病药物的研发,动物实验表明,粗提物的降糖作用非常显著。此外,他们正与老胡合作,进行甜茶质量标准研究、抗糖尿病保健品和药物的研发,希望不久的将来,这一合作成果能让更多的茶农富起来,让更多的糖尿病患者健康起来。

  坐着拖拉机,踩着烂泥巴,听着泉水叮咚,科学家和大山里的茶农,走出了一条科技致富的路。

《中国科学报》 (2018-04-10 第1版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