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日报】采集植物遭遇冰雹,最喜观览云中山峦,你所不知道的中科院院士岳建民

  今天荣获第十五届上海市科技精英奖的得主中,有一位去年11月新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他就是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岳建民。

  恬静淡泊,谦虚低调,这是岳建民给人的一贯印象,正如他研究的那些药用植物,看似平常,却常有奇崛之处。

  发现多个药物先导和药物候选化合物

  澳大利亚松、火映勒,这些植物就在岳建民的办公室里“春意盎然”地生长着。说起和植物的结缘,岳建民说也许是“命运的安排”,自己小时候年少顽皮,但头脑灵活,还生就一双巧手。尽管在念中学时,他最喜欢的科目并不是化学,但后来报考大学时却被兰州大学化学系录取,从此他心无旁骛,专心学习化学。本科毕业后,他在兰州大学陈耀祖院士的指导下继续攻读博士,接触到天然产物有机化学,从那时起就越来越喜欢上了这门科学。

  创建于1932年的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综合性创新药物研究机构,首任所长赵承嘏先生,毕生致力于中草药化学研究。怀揣着科研梦想,岳建民来到这座有着深厚科研积淀的研究所。他在上海有机化学所、上海药物所与企业共建的实验室做了三年,项目结束后,他毅然放弃了别人羡慕的高薪工作,重新回到了上海药物所,正是因为难以割舍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和热爱。

  岳建民在实验室

  有显著疗效的中草药,究竟由哪些化学成分组成?又是哪些成分发挥了关键效用?二十年来,他带领自己的研究团队对150多种药用植物进行了系统化学研究,从中发现了800多个新天然化合物和近百个具有重要生物活性的化合物,其中近50项与新结构化合物相关的研究被选为国际天然有机化学领域的重要研究进展。他们发现了12个药物先导,有关抗肿瘤、抗老年痴呆和幽门螺旋杆菌的3个创新候选药物正在进行临床前研究。十年磨一剑!该项目获得2010年度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和201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利用零碎时间,一天做出两天事

  为了自己的研究目标,岳建民凭着身上顽强的韧劲,不惜一切代价去实现。因为研究工作与植物有关,他长期以来已经养成了一种习惯,无论在何处,都会习惯性地注意观察周围的植物,别人眼中看的是风景,而他眼中看到的却是各种不同的植物,特别是药用植物。

  为了采集植物样品,有时要前往云南、西藏和海南等边远地区,甚至国外。2015年5月,为采集一个虎皮兰品种,岳建民跟着一位向导进了尼泊尔国家森林公园,刚走到半山腰,天气骤变,下起了很大的冰雹,四周无处可躲,他只好用双肩包护着头,下山后才发现两个肩膀和身体上有多处乌青块。现在想起当时的情况,仍不禁心有余悸。

  岳建民还有一种可贵的执着精神。多年来,岳建民过着“两点一线”的简单生活,即使看一天文献也不觉得寂寞,双休日只要家里没什么特别的事,他都会去办公室,家人常戏说他是一年工作360天,只有5天在家休息,过年时大年初二就出现在办公室里。做科研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岳建民经常跟学生说,要想一天做出两天的事情,就要学会利用零碎时间,学会穿插做事情。他每天错峰上下班,来得早走得晚,工作累了就去实验室和学生交流,或者回复邮件。在他的言传身教下,学生们在实验室里设置了许多小闹钟,在等待实验结果时穿插着做其他事。

  岳建民在指导学生

  失败是科研的常态,岳建民也有过沮丧,但他很快就能自我调整。岳建民最喜欢看云中山峦,“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他经常会带学生去爬高山,有时真得“爬”到山顶,“只有体验过成功的感觉,才会更有勇气面对科研中的各种困难。”(记者 黄海华)